读《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 上


本应在本书全部拜读完才述之感想,只因读至第一百零六章“天京大火”时已难掩心情,故略输文字,以表达自己之所观所想。在这里我报着我一贯的态度,不评价历史人物,因为我们不处在当时那个环境,人物所处的位置,我们很难辨别事件的真伪,也很难清晰的知道当时他们的抉择。

换个角度说,即使现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也不一定就能分得清孰对孰错,即使眼睛见到的也未必是真的,更何况是错综复杂的历史人物。有些时候,我们只能身临其境,试着去感受下,多点耐心,但最好不要妄加评价,能有些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即可。

很小的时候就听闻过曾国藩,从爷爷的嘴中吐露出三个字“曾剃头”,那种愤懑的眼神我至今犹记,故而我一直对曾国藩一直很有看法,至少我从未欣赏过他,以至于错过与他相关的书籍,一直到最近看到几篇文章,偶然得知,中国古往今来有两个半的圣人,曾国藩就是那位半个圣人,能称之为圣人,其文治武功不可谓不厉害,连毛泽东、蒋介石这二位中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伟人都同时称赞,这即是我看这部书的起因。

金龙殿四周密密麻麻地站着几排太平军将士,足足有五千人以上,他们一个个衣衫破碎,血迹满身,长期的饥饿和恶战,已使他们脱了人形,两只深深凹下午的大眼睛,像两个漆黑无底的深洞,直呆呆地望着前方,望着渐渐增多、渐渐靠拢的仇敌,脸上无丝毫表情。他们之中有的手残缺了,只剩下一个空洞洞的衣袖;有的腿断了,则用一根棍矛支撑着。大家身子紧挨着身子,胳膊紧抱着胳膊,静静地,默默地,像石垒的堤坎,像铁打的围墙,保卫着他们心中最崇高、最景仰的天国的象征——金龙殿。

……他们要点火自焚,要将自己和这座金龙殿一齐化为灰烬。

全书尚未读完,作者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安排这对兄弟康福、康禄在这最后的局面里,仍站在对立的阵营。这对兄弟穿插在故事的主线中,更显得跌宕起伏,历史中是否真的存在这两位兄弟,我不得而知,但就历史小说而言,我对作者此种写法安排钦佩之极。

康福身处曾国藩阵营,曾国藩虽未委其重要官职,对其一直留在身边,很是信任。康福一直忠心耿耿,屡办要事,关键时刻能孤身一人去往敌营,以祖传棋子劝降太平军重要将领,其胆识可敬、可佩!

康禄官至太平军楚天义,一身英雄气,忠于信仰,为了人人平等,人人有饭吃,人人有田耕的这个信仰义无反顾,随着天京大火自焚于金龙殿。全文读至这里确实有想落泪的冲动,其壮烈可悲、可叹!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执着得为了他那个理想又岂能用失败来论定。

太平军虽败,但相比之下,太平军也许在当时是真心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可惜的是太平天国上层建筑的内讧,石达开的出走,陈玉成、李秀成的屈辱赴死,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也随之轰然崩塌。太平天国起初以西方基督教义为思想全面否定中华五千年之儒家文化,等于拱手把天下士子、能人异士让于曾国藩麾下,满清固然可恨,但至少知人善用、广纳贤士。

曾国藩幕僚中人才济济,曾国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每次失败之后,思想上随之又是一次升华,最后剿灭天国,尤其在一次失败后内省,重新观看道德经南华经后的心志已超越从前,从而领悟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之心病之哲学思维。在对李鸿章委以重任的那段师生对话不可谓不经典。

也许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


读《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 上 莫以成败论英雄
The article was first published in primas. Thank you for reading.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cnstm.org/blog/2019/01/29/8eba42cefe/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Join the conversation now
Logo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