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书|生物中心主义-宇宙新理论的奠基之作

刚发现了 @kingwriting发起的“人生旅途”读书活动,想起来自己以前在博客里写过的一篇文章,和这个主题很符合。因为这本书确实是在旅途中读完的,确切地说这本书是我在得知我姥爷病重去世的消息后在回家的旅途中读完的。巧合地是这本书的一部分内容也与人的生死有关,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宇宙,对生死又有了新的理解。

这本书的名字是《生物中心主义》

封面上的描述是“宇宙新理论的奠基之作”

在这本书里讨论了量子物理中最著名的双缝实验,探讨了宇宙起源和时间空间的本质。但是这本书的作者不是物理学家,而是一名著名的生物学家 罗伯特 ·兰札,他是高级细胞技术公司的首席科学主管和维克深林大学医学院的兼职教授,发表过很多著作比如《干细胞手册》《干细胞生物学概要》被认为是干细胞研究的权威参考书。

生物中心主义相信:

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非是外在的世界决定了(进化出?)我们的意识,而是我们的意识选择了并决定了外在世界。没有生命的意识,外在世界就不会真正存在,而只处在一种不确定的概率状态中。

作者认为如果不考虑生命和意识,我们当前关于物质世界的理论是无效的。这个理论看起来有很强的“民科”味道,因为随着人类探测技术的进步人们也越来越相信宇宙是固然存在的,人类只是漫漫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只是很幸运地球的物质条件能演化出生命。从小经典物理学告诉我们物质世界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运动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改变其运动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稍微留意过一点现代物理学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兰札的观点中的意识正是双缝实验中的观察者。
什么是双缝实验?

我们有一种设备可以将电子一粒一粒的打出,在这个设备前放一块挡板,挡板上开两条距离很近的狭缝,挡板后面再放一个用来显示电子位置的显示屏。显示屏上的结果显示电子数目应该是以正对狭缝的位置向两边成正态分布的,说白了就是正对狭缝的显示屏位置电子最多,往两边逐渐减少,因为概率论说明电子穿过狭缝打到正前方的概率要大于其他位置。担实际上结果却和预期的不一样,显示屏幕上并没有呈现出符合正态分布的图案而是出现了类似于波的干涉图案。当我们使用特殊装置想观察电子从哪个狭缝打出的时候,干涉图案又消失了呈现出了符合正态分布的图案。就是说当没有观察者在场的时候电子呈现出波的性质,而当有观察者在场的时候电子呈现出的是粒子的特性。

但是波的干涉条件是两个波相遇导致波峰和波峰的位置加强,波谷和波谷的位置减弱,双缝实验中电子是一粒一粒射出的,那么它和谁发生了干涉呢?答案是它与它自己发生了干涉。

但是电子怎么与自己发生干涉呢?说电子是波的话要发生干涉只能电子同时通过两个狭缝,这与我们认识的世界规则是矛盾的,即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时刻只能存在于空间中一个点上。人们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引入了一个新概念:概率波。

一个电子不可能在同一刻即在这里又在那里,但是它可以在某一个时刻有一定概率在这里又有一定概率在那里。而这一概率的分布符合波的一些特点,使得电子的运动在没有观察者的情况下呈现了波一般的性质。我们将粒子这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概率的分布称为概率波。

于是粒子在未被观察下的行为就可以使用概率波进行这样的解释:一粒电子被发射出,通过双缝直到被打到屏幕被观察到的过程中,其处于概率波动的不确定状态。它各有一定概率通过双缝,并在通过双缝后其在时空上的分布概率符合波动方程。那么双缝使得电子产生了多个概率波,这些概率波发生干涉,导致了最后屏幕上的干涉条纹。

而当观察者出现时,在粒子“发现”自己被观察的一瞬间波函数瞬间坍塌,粒子失去了波的性质呈现出粒子的行为。

生物中心主义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在生命和意识之外没有独立的物质宇宙。未被感觉到的东西就是不真实的。一个外在的沉默无声的物质宇宙存在的时间根本就没有过,生命也不是在这个时间里稍晚的时期突然随机迸发出来的。作为感知的工具,空间和时间只是以思维构建的方式存在的。受观察者参与影响的实验其结果很容易用意识和物质宇宙的相互关联性来解释。自然和思维都不是真实的,两者是相互关联的。
生物中心主义还总结出了7个原理:

  1. 我们感觉真实的东西是一个与我们意识有关的过程。如果存在一个“外在”实体,那么它必然存在于空间中。但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的实体,而是人和动物思维的工具。

  2. 我们外在和内在的感觉是相互纠缠的。

  3. 亚原子粒子--实际上所有的粒子和对象的表现与观察者在场有着相互纠缠的作用关系。若无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在场,它们是以概率波动的不确定状态存在的。

  4. 没有意识,“物质”就处在不确定的概率状态中。任何可能先于意识的宇宙,都只存在于一种概率波的状态中。

  5. 唯有生命中心主义才能解释宇宙的真正结构。宇宙对生命做精微的调节,使生命在创造宇宙时产生完美的感觉。

  6. 在动物意识感知之外并没有真实的时间存在。时间是我们在宇宙中感觉变化的过程。

  7. 空间与时间一样并不是物体或事物。空间是我们动物的另一种理解形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像乌龟的壳那样承载着时间和空间。

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者在现有物理知识背景下提出了一个新的视野来解释这个世界。宇宙是由意识产生的,没有意识就没有宇宙,时间和空间也只是意识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其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下作者是相信多远宇宙的存在的,因为意识是多元的。由此也引申出了另一个结论:我们所认知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就像那个古老的问题中问的那样:我是谁?

如果我只是我的身体,那么我必然会死去。如果我是自己的意识,那么我就不会死去,因为意识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表达,而他最终是不受限制的。像美剧《黑镜》中描述的那样将意识上传于计算机中保存得以永生。如果我们想弄清楚“我”是什么,现在科学给出的解释是,人体内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神经电路喷泉,在以大约100瓦的能量运转。有人认为死亡只是体内这种维持意识的能量“离开”了而已,跟我们所说的灵魂很像,但是能量是永远是不会消失的这是大家都认可的公理,所以说人永远没有真正的死亡。

总的来说生物中心主义是根据量子力学中的一部分反直觉的结论发展开来的一套观点,但是这套理论并不是科学的解释也谈不上是哲学的观点。但是书中的观点却有着撼动人心的新意,在我读的无数科普文章和科幻小说中没有看到过任何与之相似的观点。书中的理论又发人深思,貌似整个世界的答案就在那里,离我们很近,但又隔着重重迷雾等我们去发掘。另外书中的观点还给我们了一些安慰,那些离我们远去了的亲人啊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离开,他们只是超脱于时间之外即是活着也是死去,只是在我们所在的现实中只能面对死去这一种结果而已。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Join the conversation now
Logo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