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image
《步履不停》是电影大师是枝裕和撰写的经典代表小说。横山良多带着妻儿在大哥忌日这一天返回海边老家。在看似闲散平凡的一天中,他们品尝着的不是母亲备好的各种美食,而是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又忍不住的争执中,触动的都是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

小良是这个家庭中的老幺,本来应该最受宠的他因为有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哥哥,有个家里是唯一女孩的姐姐,所以小良就成了看起来多余的存在,父母对哥哥姐姐的偏爱也就成了他童年记忆中的各种委屈。

小良在结婚后第一次带妻子回父母家,因为结婚对象是二婚还带着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好像父母也没有来参加小良的婚礼。因为工作没什么着落,小良鲜少回父母家,所以想到要在父母家过夜,就觉得又难堪又尴尬,一直在路上想办法找借口提前离开。

小良的大哥因为救一个落水的孩子去世。这次回家就是因为哥哥的忌日。回到家后,看到不善言谈的父亲还是板着一张脸,母亲还是唠唠叨叨的与姐姐话家常。只有自己,好像是一个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言语行为都与这个家格格不入。

“虽然对我来说,他没得挑剔这点,就是我这弟弟对他唯一的挑剔。”因为哥哥太过于优秀,父母的期望也全都寄托在哥哥身上,所以小良就一直活在哥哥的阴影中。每当母亲提到哥哥时表露出忧伤的表情,小良虽然痛心,却不知道如何面对此时的母亲而只有逃离。

所谓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被偏爱的哥哥已经不存在。可是不被偏爱却渴望爱的人,总会躲在角落里默默自我委屈。就算“早知道就不买玉米了”这样的一句话,被父母记成是哥哥说过的话也会耿耿于怀。

“人总是会犯下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无法挽回的错误。但我真正领悟到这点,又是更以后的事情了。”全文中多次提到小良在父母去世后的后悔心情,因为没有再陪父亲散散步,没有让母亲坐上自己开的车。有多渴望得到,就多害怕失去。

小时候一直觉得我爸专制而又暴躁,觉得我的人生被我爸完全握在手里,我不能有丝毫的自我思想和意愿,所以一直将其喻作秦始皇。现在回想过往,那是我爸自以为最好的保护我的方式,因为上学时因为年龄小经常被欺负,我爸就拜托了我所有的小学、初中老师对我格外照顾。我爸觉得我长大以后,就不再干涉我的想法和选择,将他表达爱的方式改为给我做好吃的,每次回家就像过年一样张罗。

于是,读这篇文章就很能体会小良那种矛盾而又复杂的感情。因为现实生活中这种别扭的亲子关系是最常见的状态,要么因为不善于表达而导致误会,要么因为过于干涉而产生隔阂,还有因为过于溺爱使得孩子心理不够健全。可是经历过后回头去想,所有的种种都是值得被原谅和理解的,父母从他们的父母中承受的教育,尝试着尽最大的努力去诠释父母的角色。作为儿女的我们,也要学着接受这种爱的表达方式,如果能有效的与父母沟通,并在过程中一起成长,那么就不会有小良发出的“人生总是有那么些来不及”的感慨了。

关于原谅

十五年来,每到哥哥的忌日,母亲都会把当初那个被哥哥就起来的小男孩叫来,嘱咐他要好好过自己的人生。看着这个越来越肥胖而一事无成的孩子,父亲母亲总是认为用自己优秀儿子的生命换来这么一个无能的人生不值得。

小良不明白母亲每年叫这个孩子来的原因,母亲说“对作父母的来说,没有人可以恨的话,就只能自己承受痛苦了。”是的,母亲把失去儿子的悲伤转化为对这个孩子的恨,这样她才有力气继续好好的活下去。虽然小良认识到她母亲的悲伤随着时间发酵、腐烂,已经变成了连亲人都无法认同的样貌,但是他代替不了大哥,他无能为力。

有一部电影叫《宽恕的力量》,讲述了一个因为自己失误导致大儿子去世后变得暴躁的父亲,他只会用暴力和吼叫对待自己的小儿子,用逃避和冷漠面对自己的妻子。当他遇见一个做牧师的搭档,学会宽恕以后,原谅了当初失误的自己,也重新找回了差点失去的儿子和妻子。

所以,恨,不是揪着别人的过错不放,而是不放过自己。痛苦,也不是铭记和救赎的通道,爱才是对过往最好的诠释。圣经上说: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宽恕别人,也就是放过了自己。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Join the conversation now
Logo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