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中求胜

好争斗的人类,留下了无数致胜与落败的故事,致使世人频发不尽的浩叹。人们在饱览古今兴亡事之后,不免生出“胜败无常”或者“胜兮败所倚,败兮胜所伏”的慨叹。在悟透古今的哲人看来,或许更高一层的真理是:实际上并不存在胜败的严格界线;失败者常常也是胜利者,甚至是更伟大的胜利者。

0.jfif

永远流浪的犹太人

今天的犹太人,受到全世界那样多的赞誉、羡慕与妒忌,他们还会想到其先人在两千多年前的遭遇吗?

两千多年前,犹太人就在今天的以色列一带繁衍、建国。那是一块四战之地,毫无安全可言。那时的犹太人,也没有今天的以色列那样强势,敢于单挑环伺的四邻,且保持不败的记录。古代犹太人简直是强邻的践踏对象,被反复抢掠、征服,最后被彻底赶出家园,驱向世界各地,沦落为永远的流浪者。

那时,犹太人绝对是失败者,是他们的征服者眼中不屑一顾的失败者,也是他们自己不能不认输的争斗中的失败者。至于参与征服、奴役与驱赶的胜利者,则多得不可计数:古埃及人、迦南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古罗马人……。当时,没有任何人相信,这种胜败结局还有可能逆转。

如果犹太人从此逐渐灭绝,或者逐步同化于其他民族,或者永远沦落为种族竞争中的相形见绌者,那么,犹太人的失败或许就固定下来了;在后来的世界舞台上,犹太人就不再是一个受人注意的角色。

但犹太人偏偏没有接受这种命运,他们百折不挠,足足用了两千年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最终成功了,成了令全世界震惊的胜利者。只是,犹太人的胜利,不是对于其老对手的胜利,而是对其命运的胜利,也可以说是对全世界的胜利!而过去的老对手,多半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犹太人胜利的秘密何在呢?

就在于他们的失败,在于他们那两千年的苦难与流浪。确实,流浪是犹太人的炼狱、学校与苦修地,在那里他们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他们在流浪中收获了什么呢?有两样足称至宝的东西。

智慧 今天,犹太人是举世公认的智慧民族,恐怕他们的死敌阿拉伯人也不会公开否认;当然,智慧也可称为狡诈

。犹太人真的是上帝的选民、得天独厚、有高于其他民族的天赋吗?他们为什么不运用这种天赋,在两千年前的中东地区开辟一片永久家园呢?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为闪族,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血统,特殊天赋之说似乎难以成立。除此之外,就只能归功于犹太人的不断学习了。正是在两千年的流浪中,犹太人从世界各文明民族身上,吸取了智慧的营养,滋养、丰富了自身。

从根本上说,今天的犹太人,已经不是两千年前的犹太人了,其血缘有什么变化且不论,其文化基因肯定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它大量融入了其他文明民族的文化基因,其中当然不乏特别优质的基因。一个民族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基因改进,而不会大大增进智慧,那就完全不合情理了。

毅力 今天犹太人的毅力如何,在全世界看来都是不说自明的。在更多的人看来,犹太人的毅力也该适可而止了;否则,那将该称为顽固不化。古代犹太人的毅力如何,从埃及回归巴勒斯坦的那段苦难经历,应当足以说明问题。但仅凭这点老本,恐怕不足以承受两千年流浪的苦难。正是经过两千年的磨练,犹太人的毅力才呈现出今天那种令全世界惊服的可怕程度。

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一棵树长至百尺之高的那种坚持,并不算什么;但被压在大石之下的一株小草,如果能从缝隙中长出,那才是生命力的真正显示。犹太人就正是那从石缝中长出的草,其毅力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说,20世纪充满了由毅力演绎的传奇,那么其中最精彩者正是犹太人的故事。二战中从希特勒的虎口逃生的传奇、战后不屈不挠地追捕纳粹逃犯的传奇、追杀中东恐怖分子的传奇……都是人类毅力的顶级表现,我不知道这些是否能被何人超越。

就凭智慧与毅力,犹太人在以色列土地上创造了真正的奇迹:在一块不毛之地上建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第一流的科技成就;建造了几乎所向无敌的军事机器。如果一件事情,任何人都认定做不到,而且没有人试图去做到,却有一个民族敢于尝试去做,且往往取得成功,那么这个民族就一定是犹太人!这就是犹太人力量之所在,而这种力量恰恰源于智慧与毅力。

犹太人的辉煌胜利,是两千年前的历史性失败种下来的吗?你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犹太古国在以色列旧地存活下来,犹太人免除了两千年的流浪之苦,结果将会如何呢?依平常的逻辑推理,犹太古国的命运应当与该地区的其他古国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历史的洪流中几度沉浮,要么消失在滚滚烟波中,要么在反复不定的合纵连横中融合于其他国家。这种结局即使不是唯一可能的,也是有很大可能的。倘若如此,就无胜利可言了。

如果认可这一推理,犹太人的胜利岂不真正是“败中求胜”吗?

柏拉图的子孙今何在?

希腊人与犹太人有颇为相似的命运,这恰恰是文明史上最具有启发性的事实之一。

中国人最具自豪感的一件事情,是我们是仅有的一个一直存在、至今繁荣昌盛的文明古国。看看别人吧,例如古希腊,不管它曾经如何风光,后来还不是数度被强敌灭了;就是今天,希腊也不怎么样,毫无生气地呆在欧洲之一隅,显得病怏怏的伸不起腰来。

说的并不全错。古希腊文明的鼎盛期,也就是公元前七世纪到前4世纪那几百年。公元前340年前后,古希腊被新崛起的马其顿帝国征服;1世纪前后,希腊地区沦入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5世纪至15世纪,希腊进入拜占庭帝国版图达千年之久;15世纪希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直至1822年才成为独立的现代国家。希腊自亚历山大大帝以来的近2400年历史,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他国的统治之下,岂不惨不忍睹!哪里还有一点点文明古国的光辉在?

如果仅看君王姓氏、版图归属,事情确实是这样。但是还有文明传承与文化基因呢?或者更重要的希腊人呢?这些就未必是一般人所知的了,而这恰好是最重要的,对文化史家来说尤其如此。

简单说来,古希腊人——或者形象点说是柏拉图的子孙——大多数从希腊本土流向世界各地了。但与犹太人不同,希腊人并不是因被征服而流浪,而是作为征服者进入异国他乡,在那里成为殖民者,传播着先进的希腊文明。希腊人在历史上几次最大的迁徙如下:

大约公元前5世纪前后,高度繁荣的古希腊各城邦,大举向海外扩张,在地中海周边建立了许多希腊人殖民地,其中包括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黑海沿岸、西亚沿海地带等等。这些地方,都先后成为传播古希腊文明的基地。当时,在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古代世界,古希腊文化实际上是占统治地位的国际文化,它尤其对于稍后崛起的古罗马文化有着支配性的影响。

马其顿是一个小国,而且处于古希腊文化的支配之下。与其说是马其顿征服了希腊,还不如说马其顿与希腊合二为一了。亚历山大大帝对欧亚非三大洲的征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希腊的世界性征服;不仅希腊人构成了亚历山大远征军的主体部分,而且亚历山大实现征服的主要武器之一,正是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挺进世界各地,希腊人也随之成为各征服地的殖民者。留下希腊人足迹的地方,遍及中亚、波斯、阿富汗、印度、埃及等等;希腊人很可能还到过新疆!亚历山大的使命与其说是开疆辟土,不如说是在其足迹所到之处实现希腊化:按希腊标准建立城市、圆形剧场、奥林匹克体育场,推行雅典式的普遍参政权,推广希腊语与希腊服装等等。

大约从4世纪开始,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逐渐彼此独立,东罗马帝国,即后来的拜占庭帝国,逐步成为一个以希腊、小亚细亚为中心的庞大帝国。但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希腊文化,拜占庭宫廷甚至乐意使用希腊语代替拉丁语。希腊人广泛进入拜占庭的官僚系统。随着拜占庭帝国的对外扩张,希腊人出现了又一波对外殖民的高潮,所到之处包括阿拉伯人地区、北非、巴尔干、斯拉夫人地区等等。

奥斯曼帝国取代拜占庭帝国之后,希腊文化与希腊人大体上保持了在帝国中的特殊地位。在奥斯曼帝国更强势的对外扩张中,如同在拜占庭时代一样,希腊人亦随之涌向四方,成为新一波的殖民者。

由此可见,历两千年之久,希腊人都在不断借统治王朝的力量,实现一波又一波的对外殖民。古希腊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即使在古希腊文明的全盛时期也是如此;因而希腊人几乎没有什么祖国观念。而且,希腊人基本上是一个商业民族,在任何一块能够获利的土地上,他们都能随遇而安。这种高度的开放性,使得希腊人更看重的身份,不是某个国家的臣民,而是传播文明种子的使者。到1822年希腊独立的时候,生活在希腊本土的希腊人,实际上只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希腊人中的一部分,或许还是希腊人中最保守、最缺少能动性、最无进取心的一部分。如果由这些人组成的国家成就不那么辉煌——两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如此——,你能说“希腊人到底不行”吗?两千多年来,希腊人在世界各地的建树,该算在谁的账上呢?

从希腊本土不断被其他国家统治这一点看来,希腊确实是一个失败者。作为这样的失败者,希腊人自己似乎并不特别在乎。他们似乎更在意的是,无论国号是什么,希腊人几乎总能在其中占据某种支配地位。从整体上看来,希腊文化从来就没有真正衰败,而是在愈来愈大的地域内开花结果。今天,古希腊文明是现代文明的源头,已得到普遍认可;现代科学、技术、医学、文学、艺术、哲学等等,几乎都可以从古希腊文化中找到某种源头;在很多知识领域,今天人们仍然在“言必称希腊”!如果你知道了这一切,能不说,希腊人是胜利者吗?岂止是胜利,实在是无与伦比的伟大胜利!

如何将这一胜利与其失败联系在一起呢?那么你只要设想一下,如果希腊不相继地被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征服;如果希腊人没有机会跟随这些伟大征服者进军世界各地,他们哪来向全世界传播文明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不应当说,希腊人的伟大胜利正好孕育在其失败之中吗?

反败为胜?

如果将这里所说的败中求胜替换成反败为胜,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此中的区别比初看起来更重要,值得强调说明。

反败为胜意味着,败于某个对手之后,在时机到来之际,奋起反击,战胜对手,达到报仇雪耻的目的。这种事几乎司空见惯,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例如,英法两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互有胜负,反败为胜这种事情,不知发生过多少次。

至于本文所说的败中求胜,意义就完全不同,它意味着:失败者利用失败之后所处的情势,养精蓄锐、因势利导,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功。成功的领域与原来失败的领域可能没什么关系;新战胜的对手与原来的对手也不必是一回事。但要紧的是,使得新的努力得以成功的那些要素,却密切地联系于原来的失败,而且恰恰是失败为后来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或者奠定了基础,或者提供了演练机会。而这一切,原来的胜利者与失败者都未必会意识到。这种意义上的败中求胜,有点隐蔽而不被人注意,其价值岂不远胜于反败为胜!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Join the conversation now
Ec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