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投資最重要的事 Part.8

最近又重新翻起這本書,前一陣子總覺得心沒有靜下來,加上這本書內容並不是那麼直白,所以前些日子決定先轉移一下注意力,等準備好了再重新開始看這本書,我不想為了把這本書完成閱讀,而草草翻過沒有經過思考。


想不到重新開始閱讀的第一篇章節,又是一個讓我產生很多想法的段落,不得不說這本書讓我特別想寫下紀錄分享的內容特別多。這個章節是講等待機會的話題,也呼應到前面章節有部分提到的,作者大部分成功的投資,都來自買得夠便宜。

低買高賣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實際上做起來就是難。作者也有提出市場有效理論,來解釋如何在這種市場平衡機制下,是如何買到便宜貨的。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當市場少數的買方。


在市場有效理論中,總會有人像是池塘中的鯉魚,看到低於合理價格的標的就一擁而上,直到沒人覺得便宜,那就成了市場公定的價格。在這段時期中要能買到很多的便宜貨並不簡單,除非你有比其他人更準確、更早一步得到獨家訊息,那對於普通人確實難以做到,面對資金、資源更多的投資機構,的確不是普通人能夠對抗。

我們要做的是等待其他人不得不賣,不計成本、盈虧只想脫手的時刻,那個時候才是能夠買到足量的便宜貨時刻。當市場上可見的標的都在合理價格時,而人們手上還是有閒餘資金,是不是要買下比較貴的資產。這邊就會牽扯到我以前在文章討論過的資金閒置問題,也是對股債平衡的疑慮。


當對投資有一定認識後,有一定數量的人會不希望手上的資金閒置,但市場上也沒有可以取得合理報酬的標的,所以就會運用槓桿、借貸來進行報酬放大的動作,這也是2008年次貸風暴形成的因子之一,情況好的時候人們總是會算得剛剛好,風險也會被低估,所以不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

泡沫開始瓦解時,大量運用槓桿、借貸的投資者就會開始周轉不靈,只能拋售資產,前陣子的韓國房市也是很典型的例子。而市場上大多的資金又被拿去槓桿運用,能持有現金接手的人並不是大多數,當流動性被耗盡之後就是價格雪崩時刻。而在這種情況是否能成為持有現金,並且不懼當時的悲觀氣氛,就成了是否能買到足量便宜貨的關鍵。

Photo by Andre Portolesi on Unsplash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5 Comments
Ecency